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

宇宙是一場模擬?科學家提出驗證之道

Image©Getty Images Plus

長久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嘗試解釋,為何宇宙中的物理定律和各項常數適合生命出現及發展的?最常見的答案是,我們生活在無限多重宇宙的其中之一,這個宇宙剛好就像一張號碼全中的彩券,比其他宇宙來得幸運。另一種說法則是,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宇宙,實驗者(也許是先進的外星文明)對條件進行了微調。這種說法獲得訊息物理學的支持,它認為物理世界並非基本現象,而是由位元訊息所組成,時空和物質等時空經驗就是這些訊息的產物,就像溫度是原子集體運動的表現,單獨的原子並無溫度。這樣的假設導出一種奇特的可能,那就是我們的宇宙實際上可能是計算機模擬的結果。

這並不是甚麼創新的想法,1989年,著名的物理學家 John Archibald Wheeler 就曾提出宇宙在根本上是數學化的,可以視為是從信息中產生的。為此他提出了一句著名格言「它來自位元」(it from bit)。2003年,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家 Nick Bostrom 提出了模擬假說(simulation hypothesis),認為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模擬中。在先進文明技術下,可能創造出與現實無法區分的模擬,而參與者也不會意識到他們處於模擬中。
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 Seth Lloyd 將模擬假說提升到認為整個宇宙可能是一台巨大的量子計算機

有些證據表明,我們的物理現實可以是一個模擬的虛擬現實,而不是獨立於觀察者而存在的客觀世界。任何虛擬現實世界都以信息處理為基礎,而一切都可被數位化或像素化為無法進一步細分的最小單位。而統治原子和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理論,似乎正符合這個說法,在量子力學的物理世界中,質量、長度、時間、不連續能量都有最小的單位,基本粒子就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。另一方面,物理定律則類似於計算機指令碼,模擬程序在執行過程中遵循這些指令碼。而數學方程式、數字和幾何圖案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,這個世界似乎完全是數學的。

物理學支持模擬假說的另一點則是宇宙中速度的極限:光速,在虛擬現實中,它就像是處理器的速度極限,或處理能力極限。我們知道,一個超負荷的處理器會減慢計算機的處理速度,同樣地,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說明了黑洞附近的時間會變慢。

支持模擬假說最有力的證據來自於量子力學,它說明在自然界中沒有處於確定狀態的粒子,除非透過實際觀察或測量。它們同時處於不同機率的組合狀態下,同樣地,虛擬現實也必須透過操作者來確定。

量子糾纏允許兩個粒子以詭異的方式產生關聯,無論相隔多遠都能相互影響,不受光速限制,這似乎是不可能的,但在虛擬現實的程式碼中,所有的「位置」(點)對中央處理器而言都相同,因此對我們來說兩個相距數百萬光年的粒子,在模擬中並非如此。

如果宇宙真的只是一場模擬,我們有可能從模擬中進行什麼樣的實驗來證明呢?某些科學家認為,一個模擬的宇宙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位元,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,這些信息位元代表程式碼本身,如果檢測到這些信息位元就可以證明模擬假說。

根據最近提出的質量-能量-信息等價原理(mass-energy-information ,M/E/I) equivalence principle),質量可以表示為能量或信息,反之亦然,信息位元必具有質量。有科學家曾提出,信息實際上是物質的第五種形式,甚至每個基本粒子的信息量都可以計算出來,並在2022年發表了測試這些預測的實驗方案。這些實驗的基本原理是透過基本粒子和其反粒子的湮滅,從而消除基本粒子內部包含的信息,並發射對應能量光子,這些光子的頻率範圍是可以預測的。例如當電子-正子對湮滅時,除了放出質量轉換成的兩個 511 keV γ光子外,理論上還會因信息抹除而產生兩個波長約 ∼50 µm的紅外光子,而且以現有技術應該可以偵測到。

已故物理學家 John Barrow 則認為模擬會累積一些小的計算錯誤,需要靠程式設計師的修復,模擬才能繼續進行下去,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從實驗中發現這些突然出現的微小修正,譬如自然界常數的改變,所以監測物理常數或許也是檢驗模擬假說的途徑之一。

總之,世界是現實或模擬?或許越以認真的態度來看待模擬假說,越有可能證明它或推翻它。

Experimental protocol for testing the mass–energy–information equivalence principle  featured, AIP Advances 12, 035311 (2022)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